污染地块修复效果评估问题的解读与建议

分享到:
2020-09-22
A+ A-
摘要 : 6态环境部发布的《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HJ25.5-2018),解决了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的工作程序、评估范围与对象、布点采样要求、后期风险管理等问题。技术导则发布后,受到业界广泛关注,但实施和使用中尚存一些疑问。笔者对此提出一些见解,供业内参考讨论。路王浆?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HJ25.5-2018),解决了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的工作程序、评估范围与对象、布点采样要求、后期风险管理等问题。技术导则发布后,受到业界广泛关注,但实施和使用中尚存一些疑问。笔者对此提出一些见解,供业内参考讨论。路王浆

科学合理确定点位数量与位置

对于污染地块修复效果评估,采样数量的确定本质上是一个统计学问题。基于统计意义的效果评估布点,主要是根据修复后土壤中污染物浓度的分布情况建立样本量,采用假设检验的方法确定场地土壤修复是否达标。其本质是由总体合理抽取样本、由样本科学推断总体,即在有限的样本情况下,使对修复效果误判的概率在可接受水平内。综合考虑修复技术特点与实际工程数据可以看出,修复效果波动越小、修复实际效果越高于修复目标要求,所需采样数量越少;修复效果越不均一、修复后土壤中污染物浓度越接近目标值,所需采样数量越多。路王浆

技术导则编制过程中,编制组梳理了基于统计学计算采样点数量的一系列方法,进行了试算与验证,根据各污染物的数据分布情况,选用与之匹配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所需样本量。由于统计分析方法涉及公式与参数复杂,对统计学专业水平有一定要求,计算繁琐且所需参数较多,在实际效果评估时难以获取这些参数。为了兼顾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本标准在制定中化繁为简,提供了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推荐采样数量;二是计算梳理了中间参数——差变系数,并给出了差变系数的计算方法和不同差变系数对应的推荐采样密度,便于在初步掌握数据分布的情况下即可查阅获得采样数量。路王浆

采样数量取决于污染物浓度的数据分布,污染物浓度分布取决于原始浓度差异、修复技术选择等多种因素。比如,对于去除率较高的异位热脱附技

术,在设施运行稳定情况下,根据技术导则编制过程中的试算结果,每个样品代表的土方量可达到10000m3。考虑业内近年来实际工作习惯,同时与HJ25.2中修复效果评估监测点布设的要求一致,技术导则中保留“修复后土壤原则上每个采样单元不应超过500m3”,同时也提出可以根据修复后土壤中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计算修复差变系数,根据不同差变系数选择对应的采样数量。

相对于异位修复方式,原位修复效果的优劣不仅取决于修复技术的选择,也与污染物分布、修复设施设置、土壤质地、水文地质等情况相关。因此,为了全面评估修复效果,技术导则除了提出土壤原位修复效果评估系统布点要求之外,也提出“应结合地块污染分布、土壤性质、修复设置等,在高浓度污染物聚集区、修复效果薄弱区、修复范围边界处等位置增设采样点”。总体来说,原位修复效果评估布点采取“系统布点+判断布点”的方式,与异位修复效果评估的布点方式不尽相同,因此也无布点密度层面上的优劣差异对比之分。需要注意的是,系统布点密度的最低要求是40m×40m,应根据修复面积的大小确定水平方向上采样密度,也可根据差变系数计算具体采样数量。

我要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换一张
 

共有-条评论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