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分享到:
2020-04-25
A+ A-
摘要 : 11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巩取土钻机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激励更多有志青年奋发向上,积极投身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中,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团委近日主办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为主题的水环中心第四届青年论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取土钻机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激励更多有志青年奋发向上,积极投身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中,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团委近日主办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为主题的水环中心第四届青年论坛。

颁奖现场

现选登部分演讲的精彩内容,以展示该中心青年职工积极向上、奋勇拼搏的精神风貌。

坚守地质初心 锻造地质本领

□ 宋绵

初心永挚,照亮前路。初心是我们奋斗的“原点”,年轻地质人可还记得自己的初心呢?当看到赣南革命老区、阜平革命老区的人民畅饮井水,赞叹“真甜”时,当兴国县县长将“足迹印兴国,甘泉泽千秋”的锦旗送给单位时,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地质工作被地方政府和老百姓肯定带来的获得感。我的初心就是做好地质调查工作,发挥地质基础优势,为人民生活提供水土保障,为民族复兴提供地学支撑。

始于初心,成于坚守,乐于实践。如果说初心是我们奋斗的“原点”,那么坚守如同“半径”,唯有二者兼备,才能画好事业之圆、人生之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取土钻机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虽然野外地质工作充满了艰辛,但我深知:地质调查野外实践之路非要自己去面对和跋涉,才能将理论知识与野外观察实践相结合,融合地质现象的微观与宏观,提高探寻地质内部规律的眼力、解决地质问题的脑力、继续追寻地质奥秘的脚力、传播地质文化的心力。

地质认知,走进万家。提高地质人的文化素养,让地质科学拥有人文情怀,才能吸引大家走进身边神奇的地质世界,激发对环境的热爱、对美丽山水的珍惜,才能让地质成果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同心协力,不负韶华。作为打造美丽山水的地质人,我们应该建设感恩型、创新型、实干型、学习型、服务型以及和谐型团队;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宗旨,同心协力,感恩自然,回馈人民,用地质人无悔的汗水浇灌青春之花,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让青春无悔 方未来可期

□ 李旭峰

我身边有一位牛人:一直在中石化胜利油田研究院从事废气治理工作,获得过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石化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技进步奖1项,被破格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而他才刚刚35岁。

为何这位牛人能取得如此成绩?

一是时刻保持危机感。最近几年能明显感觉到有些同事对所从事的专业方向感到迷茫。或许是工作和生活太安逸了,让我们故步自封,如没有危机感,最终会被这个时代淘汰。

二是目标要有方向性。作为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的宏观目标要与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职责定位相符。作为一名从事地质调查研究的技术人员,要有自己的研究方向。

三是工作上舍得下功夫。根据“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每天工作8小时,一周工作5天算,至少需要5年。

四是要有合作精神。地质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水环中心是专业结构最全的单位之一,同时也要与外部高手过招,才能进步。

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我们年轻人需要与时间赛跑,夯实业务本领,赢在当下,赢在未来!

在实践中练就一身地质真功夫

□ 李浩

毛泽东主席在《实践论》中批判教条主义时,说了两句话,“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道听途书,一知半解,便自封天下第一”。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野外调查研究,这是做好工作的第一步。

在野外调查的时候,要注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刨根问底的精神发现科学问题。

毛泽东主席认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是实践论完整的认识过程,最后要知行合一。

通过学习《实践论》,我们要反对教条主义,就要坚持“尽信书不如无书”;也要反对经验主义,在工作中努力把实践上升到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新时代地质工作,更好地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工作。

使命传承,红土地上绽放青春

□ 龚磊

2019年9月,为贯彻落实部局党组关于加大支持赣州四县饮水安全保障精神,水环中心党委紧急成立找水打井突击队,驰援兴国县,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成功实施钻孔16眼,水量达5000吨/天。

为民解水忧,是初心不改的使命传承。纵观百年地调史纲,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是地质人清晰的主脉络,使地质事业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兴国县应急找水是继2010年西南抗旱找水、2011年华北抗旱找水后,地质人践行初心使命的又一次生动诠释。水环中心始终坚持以地方之所求、人民之所需为出发点,服务解决安全饮水问题,让百姓不再为山泉断流而四处担水、让地方政府不再为集中供水缺水而发愁,为86万兴国百姓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做爱国奋斗的新时代地质人

□ 牛兆轩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希望青年人将爱国和奋斗结合起来。那么青年地质工作者该如何行动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练好脑力基本功。事实证明,凡是影响深远、为人信服的科学家,都有着强大的思考力和解释力。

二是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应保持对学问的终身追求;通过求真学问汲取新知识,通过攻坚克难练就新本领;同时,向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学习尤为重要。

三是知行合一,做实干家。新时代的青年地质人应主动学习专业技能,将实干精神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时代给予了我们新机遇,当然也有新挑战。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去践行一名爱国、奋斗的新时代地质人的使命。

新征程 勇担当 有作为

□ 许文豪

参加工作即开启了我个人的事业新征程。我把新征程总结为大平台、大机遇、大挑战。

大平台是指进入水环中心,站在了更大的平台上。大机遇是指进入单位以后即参加了青海共和干热岩勘查试采工程。同时这也是一次比较大的挑战,要求我多学习,多研究,多实践。

在新的征程上要勇于担当。首先是政治担当,牢记初心,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其次是业务担当,除了完成业务工作以外,注重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拓宽业务领域。最后是科研担当,在业务工作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去解决问题。

有担当,更要有作为。要有正确的政治作为,那就是保持与党中央的高度一致,锤炼自身党性;要在业务上有所作为,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多学理论、多跑野外,向前辈学习;要在科研上有作为,争取在做好业务的同时在科研方面有所建树。

初 心

□ 范洵瑜

何为初心,是“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份纯真,还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那份勇气,亦或是“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份淡泊?每个人对于初心的理解正是对自己职责使命的理解,如何看待初心决定了自己为守住初心付出多少努力。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是由于始终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才能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 所以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安居乐业。

很多人觉得“你是谁”决定了你做什么,而事实正好相反,应该是你做了什么决定了“你是谁”。在坚持初心的道路上,我们也要尝试突破自己,接受创新,与水环中心同发展共进步,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在不缺乏选择的路上,我们应当做的,唯有看清方向,像箭一样奔向靶心,在变化万千的世界里,不忘初心,勇敢接受每一个挑战。

时间看得见成长

□ 周殷竹

十余载地学摇篮终在去年完美落幕。带着对新篇章的憧憬和地质人朴素的热情, 我有幸加入水环中心大家庭。

成长,始于“认识你自己”。找出自己的优势,明确突破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与他人优势相结合,扬长避短,建造独具特色的“大木桶”,提升团队整体竞争力的同时成就自己,实现共同成长。

工作后我越发认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广大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我坚信,累浅能成深,积微终致著,时间看得见。

善于总结,才能不断进步。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们,困难和失误在所难免,定期总结经验和教训,加以改进,更有助成长,将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贯穿到工作点滴。

“赶考”的地热人

□ 宋健

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毛泽东和周恩来之间那段关于“进京赶考”的对话,被历史永远铭记。

地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报效国家、服务人民”。2014年至今,水环中心地热(干热岩)室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地热工作新“三铁”精神——铁肩扛大任、铁心寻地热、铁志做贡献。带着这种精神,地热人也在积极“赶考”,努力开展地热清洁能源资源调查工作。

2019年,项目覆盖面积大,涉及领域广。水环中心主要领导先后多次赴野外现场指导工作;项目组把“五加二、白加黑”带到了国际上,最终整体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

展望未来,地热人将继续将小我融入大我,练就过硬本领,扎实推进深部地热清洁能源调查研究,为更美的“绿水青山”地球家园而奋斗。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 尹德超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8个字囊括了天与地,送给我们地质人,再合适不过。

近两年,我时常会翻一翻《温家宝地质笔记》,从书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老一辈地质工作者所经历的苦难以及他们身上闪亮的地质人精神。在我们埋头工作的时候,一定不要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地质工作者是要有些情怀的,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甘于奉献。在水环中心紧急成立找水打井突击队进驻兴国县开展扶贫找水工作时,我很荣幸成为突击队的一员。同时,我还参与了白洋淀地区生态地质调查项目,与大家共同努力,建成了雄安新区首个大型蒸发池,为该地区水量均衡计算及生态修复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支撑。

青年一代要胸怀梦想,树立目标,仰望星空;同时,梦想要靠我们脚踏实地的奋斗来实现。

越是国家需要的地方越应有年轻人的身影

□ 郝文杰

参加工作刚好10年。我把参加工作的第一个10年,当作是探索事业方向的重要阶段。

前6年,我主要从事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研究。4年前,我开始从事地热监测技术工作。俗话说“上天容易、入地难”,从事深部地热勘查工作会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但我为自己能参与其中而感到自豪。

去年秋天,在雄安的几个彻夜未眠的夜晚,我守在绞车旁,光缆的一头是我难耐寒冷的频频跺脚与来回奔跑,另一头是我对地热监测发展的期望,承载着我们天津-河北地热团队共同的梦想。想着千年大计的美好蓝图中有我的一份小小的贡献,顿时心潮澎湃,让我忘却了疲劳与困顿。

我深刻感觉到,越是国家需要的地方,越应该有年轻人的奋斗身影。

新时代 新青年

□ 朱贵麟

十九大对中国和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已经迎来了一个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进入新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机会,是挑战,是需要无数新青年为之奋斗的新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情寄语年轻一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新时代中的新青年,应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将个人梦想与实现中国梦统一起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历史洪流中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个人价值。

打好根基 驰骋千里

□ 肖兴平

作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云”节点体系的建设单位之一,水环中心按照“地质云”主节点的统一要求,在节点规划、数据共享、产品上线、基础设施建设、节点运行服务等方面平稳起步、逐步展开、有力推进。

回顾工作历程,我深深体会到:各级负责人尤其是项目负责人重视信息化,是信息化建设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业务人员正确认识中国地调局提出的“信息化不仅是信息技术人员的信息化、更是地质业务人员的信息化”,是信息化建设成为地质事业转型升级引擎之一的重要理念;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形成的工作思路、方式方法和阅历经验,是确保信息化建设成果不断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石……

2020年是“地质云3.0”的建设之年,我期待与水环中心大家庭成员一起,用奋斗换取信息化建设更加丰硕的成果。

学习是一生的事业

□ 刘廷

如何在工作中培养新的兴趣,是每个走出校门参加工作的年取土钻机轻人所必须经历的一课。

神经科学已经证实,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只要得到正确的指导,大多数人几乎能对任何事情产生兴趣。如何在工作中培养兴趣?

一是正确的心理暗示。面对陌生而具有挑战的工作时,主动暗示自己,我可以做好。当你完成时就会发现,其实事情并没有开始想的那么艰难。

二是自我鼓励,获得成就感。不停地给自己设置小目标,然后完成小目标,获得成就感。

三是不断拔高,提出挑战,获得认可。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得到同行和社会的认同,获得更大的成就感,才能使你对某件事建立相对持久而稳定的兴趣。

四是持之以恒的学习。每个人所掌握的知识都在不停的贬值,贬值率每年至少25%。只有持之以恒的高效学习才能巩固我们的兴趣,学习将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事业。

网站编辑:宫莉


我要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换一张
 

共有-条评论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