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防”到“技防” ——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运用新技术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侧记

分享到:
2020-06-11
A+ A-
摘要 : “又是一年雨季时,以前为了掌握地灾各项数据,外面下大雨,人家往屋里躲,我们却得扛着仪器往山上跑。现在有了自动化监测技术,只需打开手机App,各项地灾数据实时传送,一目了然。”

又是一年雨季时,以前为了掌握地灾各项数据,外面下大雨,人家往屋里躲,我们却得扛着仪器往山上跑。现在有了自动化监测技术,只需打开手机App,各项地灾数据实时传送,一目了然。”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岩土工程公司副经理谢景景说,自从应用了这套自动化实时地灾监测技术,再也不用三天两头往山上跑,依托地灾智能监测系统可以24小时在线服务取土钻机

地质科技赋能地灾监测显神威的背后,地灾监测实现了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近日笔者来到柳城高速柳城互通A匝道左侧边坡自动化监测点一探究竟。

“土法”监测三天两头山上跑

笔者跟随汽车进入柳城互通A匝道,速度骤然减慢下来,因前方出现一处地灾隐患点,为避免地灾对人员交通造成威胁,必须要实时掌控其变形发展趋势,受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委托,该队承接了该滑坡的专项勘察设计及滑坡体深部位移监测工作取土钻机

谢景景介绍,按照以往传统方法开展地灾监测,会派出一个由两到三人组成的小组,分别拿上GPS、标尺、全站仪等测量工具。天气好的时候,每隔三到五天要到隐患点进行数据测量和采集,再回来进行分析,遇到雨季,一天更是要跑上三五趟,这样才能获得实时的地灾数据,但有时还是预测赶不上变化,地灾说来就来。

“这种传统方法不仅耗时费力,而且数据监测不够准确,数据更新也不够及时,不能实时掌握预测地灾发生的各种数据。”谢景景说,随着科技不断创新,该队采用的新设备可实现实时接收地底下的各项地质数据,为地灾设计和治理提供准确的参数,有助于做好地质灾害预警工作。

谢景景介绍,该系统以物联网、互联网、北斗等技术为基础,以监测云平台及种类丰富的传感器为核心。通过对边坡体不同部位,不同深度进行高精度位移监测,实现实时了解边坡体位移变形情况,为地灾防治提供可靠依据,并做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时采取有效应急治理取土钻机措施。

我要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换一张
 

共有-条评论

正在加载...